LGTM Google 是一家工程师文化浓郁的公司,而其中让我感触最深的环节有两点,代码审核 (Code Review) 以及设计文档审核 (Design Doc Review)。今天先说说 Code Review,简称 CR。
HashiCorp HashiCorp 上市也是 Developer Experience (DX) 的胜利,算是完成了 Heroku 未尽的事业(当然 Heroku 现在也是后继有人,render.com 是很有希望能成为更好的 Heroku)。无论是上市的 HashiCorp,还是最近接连拿到融资的 Vercel,Netlify,PlanetScale,Supabase,这一波处于 Dev Tools 浪潮之巅的公司都是把 DX 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Aptitude 这段时间 Bytebase 的招聘工作进展比较顺利,研发同学陆续到位,都能立马热火朝天地开动起来。与此同时我们也开始招聘社区内容运营/技术写作岗位,因为这块市场上的人才相当匮乏,干脆我们决定打算直接从大学里招,自己培养。有同学看到了我们的招聘信息,都带着一个相同的疑问,是否需要计算机背景。事实上,这份工作并不要求有专业背景(有当然更好),但我们确实有一个另外的要求。之前在沟通 JD 的时候,这个要求对应的词汇是「计算机素养」,这个词只能说是勉强凑活,而且还一直想不到一个恰当的英文翻译。之前对应在我们官网 JD 上的是「 Good sense of UX」。 不过 UX 还是偏专业了一点,我们更想表达的是一种通识能力。周日上午正好听了一场直播。里面有嘉宾提到了 Aptitude 这个词,让我们一下子茅塞顿开,正是我们想表达的意思。 Aptitude 拆开了是 apt + tude,所以表达的是一种「易于」做某事的「态度」。中文翻译过来也有「
什么拳法,我只会「野球拳」! 小时候玩过一款「金庸群侠传」的 PC 游戏。游戏里主人公可以行走于祖国的大江南北,结识各种金庸小说中的人物,参与到各种小说剧情。也可以招募一些人物加入自己的队伍,还可以学习一些武功。
程序员招聘面试的一些思考 职业生涯迄今做了也有2,3百场的面试,过程中也一直在摸索该如何识别合适的候选人。正好最近启动了Bytebase的对外招聘工作,所以也借此写一点长期以来对于程序员面试招聘的思考。
代码是如何变烂的,toB代码又是如何更烂的 软件作品,一半工程,一半艺术。而抵抗代码变烂,工程的部分就是纪律,纪律,纪律。而艺术的部分,则是如何在研发团队中拿捏纪律的尺度,毕竟我们既有deadline,也有技术的追求,同时也要尊重人性。
写真诚的产品 产品就像人一样,需要做符合自己本身气质,性格的事情,迁就他人的口味往往是弄巧成拙。属于蓝色支付宝的或许还是开拓那家国天下的蓝色星辰大海,就像当年真诚地去改进线上支付基础设施,提高支付成功率,真诚地去接入政府的水电缴费。而不是和其他对手厮杀在外卖,吃饭,娱乐休闲的红海,去尝试真诚地和用户玩各种营销套路。
十年,从2亿美金到227亿美金,从Heroku到Slack 题图是2016年在旧金山Caltrain火车站拍下的照片,照片中的Caltrain表面刷满了各种初创公司的Logo。科技,创新,云计算,SaaS这些早已融入了这座因开采金矿而繁荣,因科技而复兴的城市。下一个10年,希望在中国的城市里也可以出现更多这样的画面,甚至在旧金山的Caltrain上也会刷上来自中国的软件品牌。
做了个梦 时间是大学毕业,大家收拾行李,即将各奔东西。 只是人物是穿越的,工作后才认识的同事成了宿舍里的同窗。 地点也是不同的,不在上海的大学宿舍,依稀记得是昆明的校园。 物件也是穿越的,对着一本本工作后购买的书籍举棋不定,到底是带走呢,还是丢弃呢。 不过梦里不存在穿帮,时空交织在一起,或许这便是四维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