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udge Theory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最近一直和同事们讨论一些产品交互的问题,就想到了这个话题。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dge_theory

这个理论里最广为人知的一个例子,来自于阿姆斯特丹 Schiphol Airport 的小便池设计。在便槽上画了一个苍蝇,以增加『命中』的概率。


Nudge Theory 还有许多的应用。

比如公司提供 8 点之后打车报销,这样不少员工就会呆到 8 点之后。比如政府要求超市收银的地方放置水果和健康的零食,就能增加这些食物被选购的机率,提高公民的健康水平。而各家互联网公司也都是 nudge 理论的充分实践者,利用各种 nudge 技巧来提高 app 核心指标。记得有一次听 Google 内部的季度总结,广告与搜索的负责人提到因为有一个员工发现了一个大家手机划屏的习惯,针对底部展示进行了优化,把一个核心数据提高了 20%+ (在 Google 的体量下,一个改进能提高 0.5% 都是很大的成绩)。

Nudge 还有一个熟知的应用就是默认选项 (default option)。也因为 the power of defaults 的存在,有时候数据是很误导人的,比如从数据上看到用户选择了某一个选项的比例是70%,咋看一下会觉得这个就是用户的第一喜好,但很可能是因为那个选择就是默认选项。事实上,在笔者的经验里,合理的默认选项被选择的概率普遍能超过 90%,所以 70% 其实是一个挺糟糕的数据。所以数据实验也是一个相当有技术含量的事情,因为有意无意的 nudge 会导致实验结果和实际情况大相径庭。

因此 Nudge theory 也会受人诟病,毕竟是一种利用人性,进行操纵的手段。洞悉 Nudge theory 的人不少,而一个产品的价值观往往就区别在设计者洞悉人性之后的不同设计。微信的特别也是因为他了解人性,但不利用人性做伤害用户的事情,在那么大的体量,那么多的威逼利诱下殊为不易。toC 的 app 要做到这点很不容易,在利益的诱惑下,天平很容易倾斜。相对来讲做 toB 的 app 在这点上就好的多,因为产品 nudge 的目的也都是为了帮助用户提效,和用户利益还是一致的。

前面讲的许多也能归到 HCI (Human-Computer Interaction) 的范畴。下面这个小便槽的图也常被引用,他不仅讲出了 UI 和 UX 的区别,也突出了画一个小苍蝇的 UX 改进所能起到的作用。

所以我一直相信产品细节打磨是很重要的,little details matter,细节体现了专业度,专业度决定了产品的售价和利润。toB / 工具类产品尤是如此,要成为手术刀而不是美工刀。

再想到自己早年做 Mac / iOS 应用时,研读 Apple 的 Human Interface Guidelines。

Apple 就又更进一层了,人性,专业,再注入了人文,才能做出那么好的设计和产品。


Nudge Theory 在 Wikipedia 的中文翻译是『助推理论』,不过我个人更喜欢把 nudge 翻译成『轻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科技向善,shan 用人性,既是擅,也为善。

Subscribe to 天舟的云游格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