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一年陈(IT篇)

2011年的IT界充满了些许悲伤,乔帮主过世,获得图灵奖的两位大师Dennis Ritchie, John McCarthy也驾鹤西去。在此先缅怀一下这些大师们,致以晚辈的一丝敬意。

言归正传,在国内时,我就觉得软件业是中国最有希望到达世界最领先水平的行业。当初的想法基于几点,1软件业主要依靠人力,而国人聪明勤奋,吃苦耐劳。2软件业很开放,许多技术都是开源的,程序员间也很乐于分享。3中国互联网人口众多,我们有很好的用户资源,给中国的软件公司提供了实践的舞台。呆在硅谷一年多后,我之前的观点没有改变,只是更加乐观了一点。更乐观的理由在于人力的比较,虽说硅谷聚集了一批最一流的人才,到处都是Stanford, Berkeley, CMU, MIT的高才生,但是说到底美国的竞争毕竟没有中国激烈,这边一位华人妈妈也告诉我,这边不错的华人家庭里孩子基本上至少是进Berkeley的。所以国内只要是名校毕业的学生天分不会比这边名校毕业的学生差。虽然我也承认我们的大学教育存在严重的问题,以致于拖累了不少。但是只要在毕业后,这些有天分的人可以找到合适的平台,绝对可以成为最出色的工程师。在我眼里,如今的淘宝,百度,腾讯还是其它一些公司都能提供这样的平台。我订阅了不少国内知名技术博客,时常也能看见很有营养的内容,受益匪浅。

当然我们确实抄袭了硅谷的许多产品,以致于现在每当我看到国内出现一款新产品,我都会不由自主地想是否是抄袭了硅谷的某个产品。现在的我们缺乏创新性,这很大程度上归结于我们的教育体制,但得益于网络的发达,我们能够看到自身的问题,因而现在的我们可以快速不断地改进。Baidu, 淘宝,新浪微博无不都是拿了别人的创意,做了一个类似的产品,但都做得如此成功,即使如Google,Ebay这样的原创者在和这些后辈竞争中也是败下阵来。而且我也看到一些我们自己做的东西,比如淘宝的Tair, Oceanbase.还比如每次腾讯CDC博客所分享的设计都很精致。还有如知乎这样的克隆品,我觉得它的用户体验比被抄袭的Quora要棒。

越说越兴奋,以致于到了说点不好的时候了。

首先从软件层面讲,国内的产品主要集中在应用层上,对于基础件,我们实行的多是拿来主意,我们没有自己的Android,我们没有自己的RDBMS,云计算喊了那么多年,我们也没有弄出个自己的Amazon S3, 也没有Rackspace, heroku.而在硬件层面的差距似乎就更巨大了,我们没有Intel, ARM这样的芯片公司,也没有EMC,fusion-io这样的存储公司。在美国,继apple之后amazon也快成为了一家从上到下能控制整个IT产业链的公司,而在中国这样的公司尚未出现,可期的未来也很难出现,几家强大的软件公司即使能打造出一套软件平台,也很难打造相应的硬件平台。有时候,人们会拿中关村说成是中国的硅谷,可硅谷之所以称为硅谷是源于Intel用硅造出了CPU,而在中关村,又能见到哪家像样的芯片公司?如果硬件和软件是IT工业的两条腿,那我们最多是半条腿走路,步子自然迈不大。

再说说对于人才的态度,前面说了,我觉得国内国外人才的水平相差不大,但我觉得对于人才的态度,差别倒是有点。硅谷这边Startup招人,就我了解,基本工资至少和一流公司持平,并会赠送适当期权。而国内的Startup,待遇不高,能给出的许诺或许只是良好的成长环境,在此我对那些在选择大公司和Startup之间的同学以劝告,如果Startup只能提供良好的成长环境,请慎重考虑,即使他们再提供丰厚的期权,也请慎重,看过社交网络的人都知道股权这东西太不靠谱,而我在这边也听到个Co-founder兼CTO说公司卖掉的时候,他的股权被稀释到了零点几。当然国内也有待遇很不错的Startup,他们的产品也靠谱,看来这也是正相关的:)

到了该结尾的时候了,虽然后一半消极了一点,不过近看硅谷,遥望中国,相较之下,我依然对于祖国的IT产业保持乐观,国内有那么多的牛人,那么大的市场,再加上IT产业自身开放的天然属性,我们的IT业尤其是软件业一定可以达到世界最领先的水平。而新的一年,对自己的要求还是少说多做,学点干货,来年有空再扯谈。

Subscribe to 天舟的云游格

Don’t miss out on the latest issues. Sign up now to get access to the library of members-only issues.
jamie@example.com
Subscri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