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ashiCorp

上周 HashiCorp 上市,总感觉还是应该写些什么,一直以来我都很欣赏 HashiCorp 这家公司。Bytebase 的产品本身在整个业界是有独创性的(许多不了解我们领域的同学听我这么说总是会惊讶,但我们确实没有所谓的国外对标), 但 Bytebase 也确实受到了不少业界同行的启发,要说其中影响最大的,应该就是 HashiCorp。就比如说整体的设计风格,之前有碰到敏锐的同学,一看 Bytebase.com 的网站,就说让他们想起了 HashiCorp,这个感觉是没错的。

至于产品上的启发,我想或多或少也是有的,毕竟 Configuration-as-Code (CaS) 也是由 HashiCorp Terraform 的 Infrastructure-as-Code (IaS) 发扬光大的。而 Bytebase 的 Database-as-Code (DaS) 也是 CaS 的一支,和 IaS 算是表兄弟。

结缘 HashiCorp

我了解到 HashiCorp 应该是在 14,15 年的时候,当时算是在 Google 大致熟悉了整套研发环境。Google 内部其实早就 CaS 化了,无论是计算网络配置,数据库 Schema 管理,监控配置,连我们的值班 (pager)配置也是代码化管理的。所以当时也就找了下外部有什么类似的产品,就发现了 Terraform 以及背后的公司 HashiCorp,进而又发现了他的其他产品,比如 Vault,Consul。一开始也没有研究的太仔细,就觉得这家公司的名字有点奇怪。不过记得他的网站设计那时就很不错了,有点 Heroku 的味道。

我真正开始关注起 HashiCorp 是在2016年参加了一个 Postgres Vision 的大会后。会议本身是相当的水,都是各种赞助商的营销讲座。不过这个会我有两个收获,一是见到了 Woz 本人,和他拍了个合照,聊了两句,还让他在大会T恤上签了名(至今有点遗憾的是,自己出门前忘拿了 Susan Kare 的亲笔签名印刷品,不然让 Woz 在他上面签名,就更珍贵了)。

第二个收获就是在一票如水的讲座中,还是参加了一场让我印象极其深刻的讲座,就是来自于 HashiCorp 的一个工程师,讲的是怎么用 Vault 来管理 PostgreSQL 的数据库密码。所以回来后,我就开始一直认真关注这家公司了。一来受 Google 的熏陶,我完全能 Get HashiCorp 的产品要解决的问题,二来作为一家相对早期的公司,他能招揽到很优秀的工程师,也让我刮目相看。至于为什么自己当时没有去应聘 HashiCorp 的职位,应该是当时觉得自己还要在 Google 学不少东西,不过主要也还是受限于自己的认知水平,当时的商业 sense 还很不够。这些年来自己 miss 了不少公司,也是靠着这些教训总结才慢慢积累起了商业的感觉。

HashiCorp 上市和之后的预测

其实 HashiCorp 最近也才开始在国内有一点知名度。之前和不少人聊天的时候,都还没听过这家公司,以至于我介绍 Bytebase 时还要用 GitLab 或者 Figma 来做类比,我和别人说起这是一家上轮估值已经是50亿美金,下一轮融资能到150亿美金都没问题的公司时,他们都有点惊讶。然后 HashiCorp 也没有下一轮融资就上市了,上市当天收市就正好过了150亿美金一点。

这波 Dev Tools 公司里,我是最看好 HashiCorp 的。当然 GitLab 也很优秀,不过我更欣赏 HashiCorp 的原因还是因为他的产品设计,技术栈都更现代化一些,而且他产品本身的护城河也更高。我暂时还看不到和他已有产品矩阵竞争的突破口,HashiCorp 的 Terraform + Vault 就像是 Atlassian 的 Jira + Confluence,虽然 Dev Tools 的市场没有通用协同市场要大,但是这个市场也不会出现类似项管和文档管理工具这样的激烈竞争。所以至少未来5年,整个的增量市场都会是属于他的,过去几年 Terraform 已经在美国市场插满了旗子,插到世界各地包括中国应该也是时间问题。相对来讲 GitLab 作为一个 All-in-one 的 DevOps platform,虽然占着研发链路上最大的一个坑,不过我觉得他还是有可以被进攻的角度(毕竟坑大的副作用就是攻击面大)。不过我也总是得提醒自己,还是要专注在 Bytebase 的事情上,千万不能分心去馋别人碗里的东西。Terraform 做了那么多年才有今天,Bytebase 即使很走运的话估计也要差不多的时间,等到了那时,再考虑是否有能力去卷 GitLab 吧😄

Developer Experience (DX) 的胜利

HashiCorp 上市也是 Developer Experience (DX) 的胜利,算是完成了 Heroku 未尽的事业(当然 Heroku 现在也是后继有人,render.com 是很有希望能成为更好的 Heroku)。无论是上市的 HashiCorp,还是最近接连拿到融资的 Vercel,Netlify,PlanetScale,Supabase,这一波处于 Dev Tools 浪潮之巅的公司都是把 DX 作为产品的核心竞争力,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一直就把 Developers 挂在嘴边的 Microsoft。

可能他们未必知道大洋彼岸的中国也有一家初创公司受到他们的激励,想把业界围绕数据库应用研发的 DX 往前推进一步。现在完整的 playbook HashiCorp 已经跑了一遍,当然知易行难,更何况对于一家中国公司而言,国内大环境也都没有到对于 DX 重视,对于好的 Dev Tools 工具付费买单的程度,就连在招聘市场上,做 Dev Tools 的公司也不是很好招人。But 大趋势已然明显,质疑的声音会越来越少,我们就先行一步,等着大家陆续加入我们的队伍吧。